在線客服
行業資訊 | 2024-10-10
2024年10月8日是第27個“全國高血壓日”,10月8~14日也是第三十屆上海市心腦血管病防治宣傳周。本次宣傳活動的主題是“健康體重,理想血壓”,踐行健康生活方式,收獲理想血壓水平。
在我國,高血壓患病率一直呈上升趨勢,《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3》顯示,成人患病率已達31.6%,患病人數約為2.45億。不僅如此,還有研究顯示43.1%的人群血壓處于正常高值,估計人數達4.35億。而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心腦血管疾病是我國居民第一大死亡原因,占全部死因的近50%。體重異常特別是超重和肥胖與心腦血管疾病有著密切、直接的關系,保持健康體重和理想血壓是預防和控制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
今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了《高血壓營養和運動指導原則(2024版)》和《“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上海市印發了《健康上海行動—心腦血管疾病防治行動實施方案(2023—2030年)》,旨在倡導和推進健康生活方式,預防和控制超重肥胖等慢性病危險因素,切實推動慢性病防治關口前移,提升心腦血管疾病防治成效。
10月8日上午,市衛生健康委組織在浦東新區白蓮涇公園舉辦主題宣傳暨專家健康咨詢活動,旨在進一步普及科學的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防治知識,強化“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提高市民防病意識,引導市民加強自我體重管理和血壓日常監測,倡導健康生活方式,促進高血壓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和延緩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活動當天,邀請上海市三級甲等醫院知名心腦血管病防治臨床專家為市民提供免費咨詢,開展高血壓運動干預和體重管理等健康宣講,現場還提供免費的標準化血壓、血糖、體成分等測量,發放科普宣傳資料,開展設置趣味闖關游戲進行答題互動。活動周期間,各區也將舉辦形式多樣的防治宣傳活動。
【健康提示】
一、預防高血壓,從健康生活做起
1.減鹽:鹽攝入過多會增加高血壓發病風險,應長期堅持控制鹽的攝入。我國居民平均食鹽攝入量超過9g/日,顯著高于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每人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g/日。建議用低鈉鹽替代部分普通食鹽。
2.減油:攝入過多脂肪,特別是含飽和脂肪酸過高的食物,會增加血膽固醇水平,導致動脈硬化并增加高血壓發病風險。日常飲食應限制飽和脂肪酸攝入,同時保證優質蛋白質攝入,增加全谷物和粗雜糧及膳食纖維攝入等。
3.控制體重:超重和肥胖可導致血壓升高,增加高血壓發病風險,中心型肥胖可能與高血壓有更強的相關性。建議超重和肥胖者合理控制體重,18歲及以上成年人群體重指數應為18.5-23.9kg/m2(體重指數=體重kg/身高m2),并應合理控制腰圍,男性﹤85cm,女性﹤80cm。
二、管理高血壓,從行為改變做起
1.合理膳食:堅持健康飲食有助于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的控制。高血壓患者應堅持植物性食物為主、動物性食物適量的膳食模式,做到食物多樣、三大營養素供能比例適當、鹽不超量。
2.適量運動:堅持有規律的運動、保持充足身體活動、減少久坐時間是控制高血壓的重要措施。建議以戶外及有氧運動為主,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每周至少150分鐘。提倡結合多種形式的抗阻(力量)訓練并輔以柔韌性訓練。
3.戒煙限酒:吸煙、飲酒可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發病風險,建議吸煙者及早戒煙(包括傳統煙和電子煙),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不飲酒。
4.心理平衡:長期精神緊張或焦慮、抑郁狀態等可增加高血壓的發病風險,應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避免負面情緒影響,必要時積極尋求支持和接受心理干預。
三、科學監測,平穩降壓,長期達標
1.血壓達標標準:大多數高血壓患者(包括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或慢性腎臟疾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血壓應控制在130/80mmHg以下,80歲及以上老年患者可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2.科學監測血壓:鼓勵居家進行血壓監測,有條件可進行動態血壓監測。晨起測量血壓應在排尿后、未服用降壓藥、早飯前,晚間測量應在睡覺前,每次應按規范測量2-3次。
3.血壓超過130/80mmHg以上就應密切關注。未使用降壓藥物且非同日3次血壓超過140/90mmHg,即可診斷為高血壓,應盡早開始生活方式干預并按醫囑進行藥物治療。已確診的高血壓患者應堅持長期服藥,鼓勵選擇長效降壓藥物,以確保平穩降壓至標準水平。
轉載自-上海衛健委官網
推薦產品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