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客服
行業資訊 | 2012-12-19
據有關統計資料顯示,當前我國醫用家具行業總體規模達到3000億元,擁有相關生產企業14000多家,經銷商4000多家,年產值增速超過20%。不過,一個不容忽視的現實是,在光鮮的數據背后,國內醫療器械產業整體不振。據悉,在這塊市值3000億元的大蛋糕中,國產品牌占比三成總有。而在全球市場份額中,國產品牌更是不足4%。
與許多處于成長期的新興產業一樣,醫院家具生產企業眾多,但總體規模小、同質化競爭嚴重。“中高端市場主要被跨國公司占據,進口產品仍以高端為主,出口則以中低端為主如醫用病床、輸液椅等。”國家科技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化藥與醫療器械處處長華玉濤曾對外指出。
“與進口產品相比,國產品牌的價格優勢非常明顯。隨著今年衛生事業‘十二五’規劃出臺,國家敞開民營資本、發展基層醫療,我們也在嘗試使用低成本的醫用設備。如果品質過硬,我國醫療器械產業發展空間巨大。”梁耀銘表示。
記者了解到,新醫改明確提出,國家將加大公共衛生體系、城市社區、農村基層醫療衛生建設。未來幾年,二三線的縣城、鄉鎮的基層醫療機構將是中國醫療器械市場的重中之重,包括中西部等經濟落后地區也是未來的發展重點之前使用的醫用設備好多已經進入更換期更改的產品一般也是基本的醫用設備如:輸液椅,藥柜,搶救車等常用設備。
對于國內醫療器械的美好前景,業內人士不置可否。從全球范圍看,醫療器械市場普遍面臨增長減速、新產品開發周期延長、監管日趨嚴格的挑戰。
一位不具姓名的資深業內人士告訴本報記者,國家新醫改政策的實施激活了低端醫療器械市場,我國現有的醫療器械將隨之進入集中更新時期,這對整個行業發展形成利好。
不過,由于受制于核心技術落后,大部分國內企業只能生產一些技術含量不高的產品,對于高端產品“心有余而力不足”。“醫療器械市場就是拼技術。技術層面不能提高,競爭力就不夠。眾所周知,拼技術就得靠人力、財力和研發平臺。從這個層面來說,國內企業力不從心。”他解釋稱,許多國內企業現在能夠迅速復制國外企業的產品,但卻無法仿制核心部件,許多都要依賴國外進口,技術創新是制約整個國內市場發展的最大瓶頸。
國內的醫療家具生產廠家的日子并不好過,可謂茍延殘喘。科技部社會發展司生物技術與醫藥處處長張兆豐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如果民族醫療企業在高端、高利用率產品上毫無利益的話,產業發展是沒有希望的。必須形成以高端產品帶動低端產品,再輻射到基層產品的模式。如果高端產品沒有競爭力,低端產品在市場競爭中也就沒有還手之力了。
“現在的整體格局是生產廠家數量多、規模小、很分散,自主創新與研發能力偏弱,行業內也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和相關法規指導、規范企業從業,這些都是制約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如果對企業有更高標準的要求,那么產品的質量也會隨之變好,這樣才能使企業做得更強更大更穩健。一旦企業達到了國際認證水平,走入國際市場也不是空談。
推薦產品
相關新聞